2025牛津大學參訪綜述-附成果報告下載連結

經過將近一年的籌備與規劃,台灣專業人士協進會為了籌辦超越高等研究中心的起手式――2025年牛津大學參訪團――於6月29日順利成行,此次參訪主題為Art, Theory, and Beyond(簡稱ATB),並在6/29至7/8期間分別進行學術工作坊、圓桌論壇、研究中心合作事務協商等學術工作,另外搭配牛津大學校園巡禮、莎士比亞故居與倫敦市區遊歷。

學術工作坊牛津與台灣學者齊聚展現專業見解

此次參訪活動由7/1的學術工作坊打頭陣,主題為:從全球視域看人文高等研究Global Perspectives in Advanced Humanities Research,首先是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榮退研究員方萬全教授,以Choice and the Analects—On Herbert Fingarette’s View作為開場,對於知名漢學家Fingarette的論語詮釋進行正反面的探討;接著是牛津大學Kellogg College副教授Alister Ross帶來有關Working with the Unconscious: Aesthetics and Art的美學專題演講,從佛洛伊德心理學中preconsciousness與unconsciousness的不同面向,探討藝術創作背後的動力;St. Anne’s College的Ming Tak Ted Hui教授接續討論Navigating Mult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Identity in the Mongol Yuan,將史學觀點注入多元語言主義的定義中;接著是All Souls College講師Ross Moncrieff以China & the West before the Opium Wars為主題,引領大家回到鴉片戰爭前的中英關係,探討鴉片戰爭的真正原因到底為何?最後壓軸演講的是牛津大學Asian and Middle-Eastern Studies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張子立,他從倫理學與分析哲學角度探討Moral Error:The Debate and Mencian Comment,解析近年分析哲學中對道德錯誤的不同意見,並從孟子倫理學的角度做出回應。當天工作坊有多達10位牛津學者陸續參與,針對哲學、歷史、藝術、心理學等領域進行各項討論,與會學者與臺灣團員皆表示收穫豐碩!

圓桌論壇與專題演講從專業領域進行視域交流與融合

第二天的圓桌論壇亦屬陣容堅強!牛津大學與其他國際知名大學學者圍繞On Ultimate Commitment:Fusion of Horizons此主題,從各種專業角度給予詮釋。地位尊崇的牛津大學St. Hugh’s College榮退教授Nicholas Bunnin與牛津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暨香港中文大學榮退教授張錦青,他們倆位從中西比較哲學視角,探討何謂「終極寄託」Ultimate Commitment;至於All Souls College博士後研究員Matan Mazor與Paula Chan兩位,則分別從心理學與史學角度,分析「終極寄託」對人類行為的作用;國際競爭力高峰論壇副執行長杜美華將其對詩詞書畫的畢生追求,作為終極寄託的釋例;最後,牛津大學暨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哲學系教授John Hyman則回到西方哲學角度,剖析「終極寄託」的意涵究竟為何?這幾位報告者從專業背景出發侃侃而談,並與第一天工作坊參與學者相互交換意見。

第三天的會議,先是由超越高等研究中心籌備委員曾謀忠董事長,為大家解析當今全球頂尖藝術交易平台諸如Christie’s、Sotheby’s 與  Phillips的成功之道與 AI的關係;再由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孔令宜助理教授,探討〈良知即是《易》:王陽明龍場悟道之心學《易》說〉。牛津大學華頓學院訪問院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黎子鵬博士,以及現為牛津大學訪問學者的廈門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李婷文博士等,亦為蒞臨活動之貴賓。

傳統精緻藝術之禮讚:書畫墨寶收藏嫁接詩詞吟唱表演

此次2025牛津大學參訪的另一個重頭戲是:為藝術家造就平台多位書畫家,開闢與牛津大學藝術交流的管道。總共集結12位台灣優秀國畫書法藝術家的作品,以學術禮讚方式,在每位學者演講結束後,餽贈這些牛津各學院主管與教授收藏。這些藝術家分別是:李純甫(已故,由遺孀劉寶桂老師代為出席致贈) 、張明萊 、 陳麗雪、陳素真、陳淑芬、陳又瑄、蔡玉雲、席秀月、杜美華、吳政安、吳麗琴與李建德。在作品捐贈儀式上,與會藝術家與牛津學者合影留念,這些藝術品獲得牛津大學教授學者們熱烈回響,有些學者私底下詢問藝術家聯絡方式親自致謝,也有學者向主辦單位索取這些書法作品創作細節與中文翻譯,表達出濃厚興趣與高度肯定。這兩天活動期間,精采的詩詞吟唱亦讓牛津學者讚不絕口,演繹曲目包括吳秀真老師自創詩作「落花」與劉禹錫「陋室銘」 ,以及吳政安老師親撰之「禮讚牛津大學」,牛津大學學者們對這種詩詞吟唱表演大多首次接觸,無不為之驚艷! 

確立合作意向:可信AI國際合作平台與中西比較創作美學建構

合作事務協商方面,在參訪期間台灣專業人士協進會理事長張子立教授會見數位牛津學院代表,層級包括副院長、會議部經理與資深學者,討論與超越高等研究中心後續合作事宜,主題包括可信AI國際合作平台、藝術家造就平台中西創作美學比較研究、以及基隆開埠400年文化藝術節國際論壇等事宜,學者們皆表達後續合作與參與論壇之高度意願,與會學者單位包括Kellogg College、All Souls College、 St. Hugh’s Colleg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還有這次招待方Sommerville College。並且與Institute for Ethics in AI的學者,就可信AI合作平台進行初步溝通,雙方已經表達合作初步意願,後續計畫將在擬定合作相關細節時進一步探討。這些學院代表們也表示:歡迎台灣中央與地方政府首長前往牛津大學參訪,洽談各項合作事宜。

溫情接待與協助:感受英國優雅友善文化

這次參訪團在牛津大學感受到諸多溫暖,Somerville College會議部經理特別代表院長與師生親自接待,住宿餐飲工作人員皆非常熱心服務, 協助處理各項問題  。倫敦遊歷過程中,亦不斷發生感人小插曲,像是一位團員在倫敦住宿時一開始找不到房間,遇到了熱心英國夫婦給予協助,最後順利找到!又例如在前往參訪莎士比亞小鎮時,不幸於轉車時遇到困難,在站務員與列車長熱心協助之下 ,特別幫團員聯繫一班火車載運,才得以順利轉車回到倫敦。團員們在向英國路人詢問如何前往白金漢宮時,他們不但熱心指引,也主動問團員們來自何處?得知來自台灣時,竟脫口而出:Great! I love Taiwan! 讓團員們驚喜不已 ! 這些在異國體驗到的友善與禮遇,都將成為人生中珍貴而難忘的回憶!總而言之,此行不但是一場學術、文化、藝術參訪之旅,也是令人倍感溫馨的台灣與英國友誼之旅,進行了一次成果卓著的學術與國民外交。

總結:開啟台英學術與文化交流新頁

2025年牛津大學參訪活動於7月8日圓滿落幕。本次行程透過精心規劃的學術工作坊與圓桌論壇,促成台灣與牛津學者思想激盪、共同深化對人文高等研究的全球視野與專業見解。藝術交流方面,藉由書畫墨寶贈予與詩詞吟唱演繹,將傳統精緻藝術之美帶入國際頂尖學府,激發出跨文化心靈共鳴。在與多所牛津學院代表協商合作事宜之後,亦初步勾勒出可信AI國際合作平台 、中西比較創作美學建構等跨國研究計畫, 體現台灣學術界與藝文界放眼國際 、與時俱進的戰略眼光。從學術研討、文藝交流到發展策略對話,此次參訪可說是一次集思廣益、大展長才之學術與文化外交,不僅為籌辦「超越高等研究中心」奠定良好根基,更為台英學術教育與人文藝術進一步深化合作搭建起橋樑。尤為動人者,在異國旅途中處處感受到英國社會親切有禮、熱情扶助之民風, 讓團員們切身體會深度交流中的人情溫暖與真誠互信  !整體而言,此行可謂成果斐然、意義重大,為台灣挺進國際學術與文化殿堂邁出堅實一步。

2025牛津大學參訪團,是由台灣專業人士協進會主辦,團長為理事長張子立教授,副團長為副理事長吳秀真老師,並由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榮退研究員方萬全教授擔任顧問。隨團主要幹部為秘書長吳金輝、副秘書長蘇麗精,以及兩位青年代表林宜萱、陳詠筠。另外,利和教育Lithub Education創辦人田夢小姐,以及All Souls College講師Ross Moncrieff博士,也在後勤支持與學者聯繫上,提供了諸多協助!

Leave a Reply